
品种:美国短毛猫 | |
年龄:5岁 | |
性别:雌 | |
诊断:颅内皮样囊肿 |
01 主诉及病史
因癫痫发作(Day1)被送往当地兽医医院。
02 检查
CT显示额叶区域有一个7.4×8.6×13 mm颅内肿块。建议对肿块进行手术干预,但被主人拒绝了。服用苯巴比妥(3 μg/kg,PO,q12h)后3年内无癫痫发作。
Day872,即8岁时,患上了急性肝炎。由于肝功能恶化,停止了苯巴比妥,改用唑尼沙胺(3 mg/kg,q12h,PO)。换药后观察到癫痫发作,于是加用左乙拉西坦(20 mg/kg,q8h,PO)和加巴喷丁(5 mg/kg,q8h,PO)。用药后3天没有癫痫发作。急性肝炎使用恩诺沙星(5 mg/kg,PO,q24h)、阿莫西林(11 mg/kg,PO,q12h)和泼尼松龙(1 mg/kg,q24h)。用药后改善了肝酶水平。
Day889,复查显示生命体征正常,体格检查无异常。全血细胞计数均正常,只有ALT轻度升高(107 IU/L [22-84])。胸部和腹部放射线检查也正常。神经学检查显示,双侧威胁反应减少,神经定位为前脑。
MRI显示左额叶有肿块(8.9×10×13 mm)。与正常脑灰质相比,病变在T2加权上显示出不均匀的信号强度,主要是等强度的,其余部分显示内部高信号和低信号(下图ADE)。T1加权显示边缘高信号和肿块内不均匀高信号(下图B)。对比后T1加权显示肿块边缘有轻微对比增强(下图C)。肿块旁白质在T2加权和T2*加权上呈低信号,在T1加权上呈等信号,无对比增强。未观察到外周脑水肿。尽管病变轻度压迫脑实质,但未观察到大脑镰移位。未观察到鼻腔异常。无法获取脑脊液。

↑ (A)横向T2加权图像显示中线处存在强度不均匀的肿块。肿块病变的中心为高信号,周围为等信号至低信号(白色箭头)。(B)横向T1加权图像显示中心为低信号,外围为等信号至高信号。(C)横向对比T1加权图像(白色箭头)中,肿瘤边缘对比度略有增强。没有观察到大脑镰中线移位(A,黄色箭头)。在横向T2加权图像(D,黄色箭头)中,肿瘤尾部的脑实质已向左侧移动。(A-D)横向T2加权图像显示,在肿瘤附近的白质中有一个低强度区域,没有水肿,在T1加权上显示为等强度,无对比增强(黄色虚线圈)。该病变在T2*加权图像上也被检测为低强度区域(E,黄色虚线圈)。
尽管此后服用了多种抗癫痫药物,但癫痫发作很难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,Day875再次观察到癫痫发作。此后几乎每天都观察到癫痫发作,主人决定在Day907接受手术切除肿块。
03 治疗
使用阿法沙龙(2.5 mg/kg,IV)诱导,并用含40%氧气的七氟烷和阿法沙龙恒速输注(3-4 mg/kg/h)维持。使用头孢唑林钠(20 mg/kg,IV)、柠檬酸马罗吡坦(1 mg/kg,SC)、法莫替丁(0.5 mg/kg,IV)和泼尼松龙(1 mg/kg)作为麻醉前药物。芬太尼(20-30 mcg/kg/h恒速输注)实现了充分的术中镇痛。使用盐酸多巴胺(1-13 mcg/kg/h恒速输注)控制术中血压。
开颅术采用经额窦入路。切开硬脑膜,通过左额叶皮质切口接近肿块。当肉眼识别出被包膜覆盖的硬质肿块时,切开包膜,对肿块进行内部减压。从肿块内部收集了大量角质化物质,包括头发(下图)。

↑ 手术显微镜图像(A)和盐水浸泡的颅内皮样囊肿的宏观图像(B)。皮样囊肿含有毛发(黑色箭头)和角蛋白(箭头)(A)。将头发与囊肿内容物分离,并漂浮在盐水中(B)。
将包膜与周围脑实质分离,肿块周围的脑实质似乎正常,很容易分离。由于肿块的包膜与大脑镰连续,因此肿块的包膜和大脑镰一起被切除(下方视频)。
↑ 视频显示了取出皮样囊肿的颅内手术操作。切开左额叶硬脑膜和大脑皮层后,观察到皮样囊肿包膜。切开包膜,包膜内可见白色角质化物质和毛发。囊肿的内部减压完成,包膜很容易从正常脑实质中分离和取出。
在用无菌盐水冲洗空腔后,使用筋膜进行硬脑膜置换。收集左侧颞筋膜并分为两个部分:一部分附着在筛板的颅腔侧,另一部分用于硬脑膜重建。纤维蛋白胶用于将硬脑膜粘附到筋膜移植物上。使用切除的骨瓣、钛螺钉和钛板重建颅骨。骨瓣被放回原位,并在四侧用细小的钛板和螺钉固定。术后立即进行MRI检查,确认肿块完全切除(下图FG)。

↑ T2加权图像的术前(F)和术后(G)矢状面显示,肿瘤在手术后已完全清除,手术中使用的盐水积聚在腔内(G)。
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,囊肿壁由复层鳞状上皮形成,囊肿含有同心排列的脱落角蛋白、毛发和炎症细胞,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,但不包括皮肤附属器(下图)。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怀疑为表皮样囊肿(epidermoid cyst),但肿块中含有毛发的发现与表皮样囊肿的特征不一致。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。根据对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综合评估,诊断为颅内皮样囊肿(dermoid cyst)。

↑ 囊肿内衬复层鳞状上皮。囊肿内可见同心圆状角质层脱落。还观察到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胆固醇裂隙和毛发。炎性病灶中还观察到出血、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。在炎症灶的边缘,可见胶原纤维的增殖、血管生成和钙化。
04 预后
未观察到术后神经功能缺损,术后1天出院并服用头孢氨苄(17 mg/kg,PO,q12h)和抗癫痫药物,包括唑尼沙胺(6 mg/kg,PO,q12h)和左乙拉西坦(15 mg/kg,PO)。
手术2周后,手术伤口感染了,使用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水合物(15 mg/kg,PO,q12h)治疗,后续疤痕完全闭合。
术后癫痫发作消失,抗癫痫药物逐渐减少,并在D964完全停用。
Day1337(术后约14个月),停用抗癫痫药物后,没有癫痫发作和其他神经功能缺损。X线显示钛板和螺钉也没有异常(下图)。

↑ 四个钛板和八个螺钉用于稳定额窦的外骨板。未观察到植入物周围不透明性的变化或植入物的迁移。
05 讨论
颅内皮样囊肿(Intracranial dermoid cyst,IDC)在兽医学中很少见,尽管偶尔有报道[1-3]。IDC是一种先天性病变,其特征是颅内含有角质碎片和附属器的良性肿块,包括毛囊、皮脂腺、顶泌腺和被鳞状上皮覆盖的汗腺[3]。
皮样囊肿起源于胚胎融合平面内的外胚层和中胚层[4]。也有报道称,猫鼻内皮样囊肿在颅内延伸[5]。既往文献报道了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狗[3]和接受手术切除的猫[5]的治疗报告。但迄今为止世界各地还没有关于猫IDC手术治疗成功的报告,关于猫IDC治疗策略的信息也严重缺乏。
常见的颅内肿块病变伴有肿块效应[7]。通常,肿块会不均匀地分布在左侧或右侧,但在本病例中,没有观察到大脑镰的明显位移,而由于质量效应,脑实质发生了位移。这与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是一致的,在胚胎期神经管闭合期间形成大脑时,上皮组织仍留在神经管中[8]。
在人类医学中,IDC主要在中线结构附近生长[8]。肿块的中线位置和大脑镰没有移位也可能是动物额叶IDC的特征性发现之一。脑实质中的肿块效应可能是由出生后的IDC生长引起的,尽管本病例第1天的CT和第889天的MRI图像之间没有证据表明IDC尺寸显著增加。如果尺寸增加发生在癫痫发作之前,则可能与癫痫发作有关。由于没有观察到癫痫发作以外的临床症状,因此无法感知IDC大小的变化。
总之,手术切除额叶IDC应被视为一种治疗选择,特别是在临床症状难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情况下。在本病例中,IDC的宏观病变被完全切除,手术后1年内临床症状没有复发。
文献来源:Nakano Y, Nozue Y, Hazeyama H, Matsunami T, Chambers J, Uchida K, Kobatake Y. Case report: Successful surgical resection of an intracranial frontal lobe dermoid cyst in a cat. Front Vet Sci. 2025 Feb 14;12:1512097.
参考文献
1.Platt S, Hicks J, Matiasek L. Intracranial intra-arachnoid diverticula and cyst-like abnormalities of the brain. Vet Clin North Am Small Anim Pract. (2016) 46:253–63.
2.Howard-Martin M, Bowles MH. Intracranial dermoid cyst in a dog. J Am Vet Med Assoc. (1988) 192:215–6.
3.Targett MP, McInnes E, Dennis R.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a medullary dermoid cyst with secondary hydrocephalus in a dog. Vet Radiol Ultrasound. (1999) 40:23–6.
4.Paradis J, Koltai PJ. Pediatric teratoma and dermoid cysts. Otolaryngol Clin N Am. (2015) 48:121–36.
5.Brady S, Bell E, Courtman N, Chevoir ML. Nasal dermoid cyst with intracranial extension in a cat. JFMS Open Rep. (2019) 5:2055116919827404.
6.Liu JK, Gottfried ON, Salzman KL, Schmidt RH, Couldwell WT. Ruptured intracranial dermoid cysts: clinical, radiographic, and surgical features. Neurosurgery. (2008) 62:377–84.
7.Kraft SL, Gavin PR. Intracranial neoplasia. Clin Tech Small Anim Pract. (1999) 14:112–23.
8.Spallone A, Ivanova K, Ferrante L, Belogurov AA, Jr. Atypical dermoid cyst of the corpus callosum: a case report.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. (2024) 28:1970–5.